•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教育资讯 > 县区动态

吴曙华:用坚守点燃教育希望

作者:黄慧 发布时间:2020-07-29 17:00 信息来源:安徽青年报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编者按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除了塑造灵魂之外,教师是知识与文明的传播者、是推动扶志扶智与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实践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本期聚焦平凡而普通的基层教师和甘愿到偏远地区支教的教育工作者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与山里百姓、山区学子的爱心世界,一起倾听他们对基层教育的心声。


      “听我的姐姐说,学校以前只有一座四层教学楼,其余都是低矮的平房,地势低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没有水冲式厕所,也没有食堂。”泾县黄村镇初级中学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如今学生公寓、教学楼、实验楼整齐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上下学悠闲自得地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心情舒畅。一排排松柏迎着我们愉悦地走进校园。2011年秋季在校生仅86人的泾县黄村镇初级中学,如今成为全县农村初级中学在校生数唯一上升并位居全县农村中学第二的学校。”
  20岁那年从宣城师范学校毕业后,吴曙华就到黄村镇初级中学任教,2005年负责学生资助工作至今。“现在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家庭条件稍好的学生都到县城去了,留下来的学生大多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基础差,但他们应该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吴曙华说,“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如一根红线,一头连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头连着教师、学校,我们要让学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目前,该校寄宿生占比61%,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教师与学生同餐同食。每学期开家长会之前,吴曙华邀请家长参观宿舍、公厕和食堂。家长们一致认可,这是在校生人数逆势上涨的重要原因。
  秉承“助学不落一人,资金不落一分,政策不落一项”的原则,吴曙华甘做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贴心人、教育助学脱贫的排头兵。他右眼失明,视力很差,但虚心学习电脑和信息技术,完成各项信息录入和上报工作,从无差错。学生董志竑于20175月提供了宣城市建档立卡《扶贫手册》,但在省教育厅下发的资助数据库中却没有相应信息,吴曙华多次向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反映,并积极和学生家长沟通,当年秋季家长如愿以偿收到了寄宿贫困生生活费补助。学生吴冬军突然不想上学了,吴曙华和班主任步行一个小时山路到该生家里,了解到她姐姐从小头被烫伤过,智力发育不好,家里仅有三间土房,父亲平时干零工挣钱养家,母亲喂养牲口持家。吴冬军看到教师到家来,止不住地泪流,只想把心里所有的委屈都哭诉出来。吴曙光向吴冬军讲述学校的欢乐,并告诉她人生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坎坷。第二天刚到办公室,吴曙华就发现书上放了一张纸条:“老师,当我看到您冒雨来到我家的时候,我再也不能原谅自己的无知,我家里的贫困不能阻止我自己向前奋斗的步伐,老师请你原谅我。”吴曙华回忆道:“顿时感觉心里暖暖的,也许这就是我常给学生说的你对生活付出真情,生活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教师的流动性大,一直是乡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人往高处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是土生土长的黄村人,我热爱这片土地。33年的任教生涯,我目睹了黄村镇所有人以务农为生到渐渐走出大山的变化,很幸福”。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作为,却脚踏实地践行着教师的职责。

点 评
  吴曙华从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我校任教,多年担任班主任和校总务处主任,2019年当选为校工会主席。他师德高尚,有强烈的事业心,有浓厚的教育情怀。从不因为身有残疾影响工作,处处以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一心朴在乡村教育事业上。33年坚守,他深受广大学生、家长称赞和好评。在教育扶贫和教育资助方面被黄村镇党委、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被泾县教育体育局表彰为优秀党员。辅导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征文比赛获得市、县一等奖,其中《寄宿贫困生生活补助助学生健康成长》入选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宣传典型案例,被宣城市教育体育局表彰为学生资助工作“推荐学习个人”。一直以来,吴曙华教育初心不改,用爱心谱写教育情怀。
                                                                                                  (
泾县黄村镇初级中学校长  雷鸣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