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教体服务 > 计划财务与民生工程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宁国市特殊教育学校坚持为残疾学生“送教上门”

——课堂“搬”到家门口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9-10 15:25 信息来源:宁国市特殊教育学校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9月6日,久雨初歇,天气微凉。下午两点半,一阵上课铃打破了宁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宁静。

       按照之前的约定,学校的崔万江、柳芳、童瑶、李焱四位老师早早地在校门口集结完毕,准备前往港口镇灰山村的一户人家开展送教上门。

送教上门 关爱到家

       “一般来说,每次送教上门只有两名老师,但这一次比较特殊。”崔万江是宁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副校长,也是一名老党员。他告诉记者,这是新学期第一次送教上门,而且正好临近中秋节,老师们都想去看看这位学校送教上门距离最远的学生。

       穿过繁华的城区,再转入一条新修的水泥路,不一会儿便来到了村道口。又绕了几个弯,一座砖瓦结构的房子赫然出现在眼前。此行的目的地到了。

       “噢噢——”还没下车,就听到院子里有人在打着招呼。透过车窗,柳芳远远地看到,16岁的杨杨正站在凳子上,向他们高兴地挥着手。

       说话间,崔万江已经下了车,只见他一手拎着一个行李箱,一手拎着给杨杨买的牛奶、月饼等物品,走进了她家的院子。“杨杨,今天老师来给你上课了!”崔万江边走边跟杨杨打着招呼。而另一边,童瑶和李焱两位老师早早地来到房间,把桌凳摆放好,一个简易的小课堂便形成了。

       打开行李箱,只见里面装满了五颜六色的教具。“针对杨杨的特点,我们一直都是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李焱说,这些教具都是杨杨平时爱玩的。

       杨杨自幼便患有智力残疾。“小时候,家里人把他送到了镇上的幼儿园上过一段时间学。”今年63岁的朱爱凤是杨杨的外婆,她告诉记者,杨杨长大后,不再适合待在幼儿园里。后来多方打听后,把杨杨送到了宁国市特殊教育学校。

       “刚开始学校说先试一个星期。”朱爱凤说,但后来因为杨杨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正常上课秩序,偶尔还会不小心碰伤其他小朋友,只能把她带回家照看。

201909101534441352_QvRkEvuh.jpg

 

一人一册 规范管理

       为确保重度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2017年10月,宁国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送教上门工作,对建有学籍档案却又因身体健康问题而无法到校就读的学生,采取送教到家的形式为他们授课。目前,学校送教学生共计7名。杨杨就是受益的学生之一。

       当天的课程中,童瑶和李焱两位老师按照提前备好的课程,通过游戏的方式教杨杨扎头发、系腰带。“每一次送教上门其实不止是简单地给孩子送学,我们也会在送教结束后,向家长介绍如何在家里带孩子巩固所学的内容,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康复训练。”童瑶说。

       采访中,宁国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崔然介绍道,在送教上门时,送教老师在充分了解送教对象的现状能力后,针对其残疾类别和身心特点,实行“一人一册,规范管理”,做到一人一计划,一人一教案,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残障儿童进行运动、感知、语言、认知、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送教的质量,在送教准备阶段,教师们根据平时教学中的教育案例等进行及时复习巩固,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前备好课,争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孩子们送去最有效的教学活动。

       崔然欣喜地告诉记者,经过两年多的送教上门,如今,很多送教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地改变,这项工作也受到了不少学生家长的称赞。

       “送教上门就像是为残疾儿童提供养分和光照,我们坚信一粒残缺的种子,一定也能发出绿色的嫩芽!”宁国市特殊教育中心的老师们纷纷表示(摘自《宣城日报》)

201909101534441353_A4qcPBZb.jp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