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资讯 > 校园活动

北师大宣城学校首届科技节活动——中科大科学家登临“励耘科学讲坛”

发布时间:2021-12-13 09:56 信息来源:市教体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2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允坤研究员、梁琰副教授应邀登临北师大宣城学校“励耘科学讲坛”,在博学楼报告厅分别为学生作科普讲座《水的秘密》和《发现科学之美》。宣城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马钢锋,北师大宣城学校校长张育方,副校长王晓丽、陈辉全程参加活动。

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身边随处可见的水的背后蕴藏着哪些秘密?水龙头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脏水又到哪里去了?王允坤研究员在讲座《水的秘密》中,首先简要介绍水的形态、水的密度,以及水与生命的关系,特别是水在人体中的作用;然后深入浅出地重点介绍地球上的水循环、水的力量、水的利用、水资源短缺,以及水从哪里来、水到哪里去,启发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

科学之美除了体现在感官上的绚丽色彩、多姿形态和奇妙变化,还体现在认知层面:科学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而且还会引发我们提出问题,激发我们探索未知领域。梁琰副教授在讲座《发现科学之美》中,用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视频、形象的图表、简明的语言,带领同学们领略感官层面、理性层面和抽象层面的科学之美,让大家认识到:科学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发现全新的美丽;世界看上去是美的,如果理解她,则更美;自然深层次的运作规律可能是美丽的!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每场讲座结束后,现场同学都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希望科学家给予权威解答。

水既然已经经过消毒等处理,为什么还要加热后才能喝?污水经过处理后能直接喝吗?大海里的水会随着蒸发而消失吗?太阳会蒸发水,海水里的盐是逐步消失,还是越来越多?水有三种形态,可否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或由固态变为气态……

您在做孔雀羽毛结构色研究时,太阳照射后呈现的透视色与其本来是否相反?不同物质有不同数量的原子数,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原子数来改变物质?科学发生到一定程度,若违背人类伦理,研究是否还会继续?您在做研究时,若遇到没有方向、没有灵感,怎么办?世界是由科学的物质构成的,当我们知道的科学变量足够多的时候,是否能推算出未来世界的运行轨迹,如果可以,那么决定论与生命的自由意识有何关系……

两位科学家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现场互动,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他们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均一一耐心作答,对同学们在提问中体现出的善于学习、勇于思辨都给予及时肯定。他们还勉励同学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探索的兴趣,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时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

王允坤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膜法污水资源化处理理论与技术,在Springer Nature出版英文专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研究成果被全球化学化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杂志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英国三大报之一的The Guardian等多家国际著名媒体和杂志专题报道。

梁琰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2002年、2005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1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得材料科学博士学位。2014年创办“美丽化学”科普项目,获得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大众科学》杂志举办的科学可视化竞赛视频类专家奖等多个国内外奖项,被《中国科学报》评为2015年度十大科普人物之一。其所著《美丽的化学结构》一书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美丽的化学反应》一书入选2016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曾参与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目前工作主要聚焦于科学传播、科学教育,以及融合科学与艺术的创意作品。

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增强科学素质,北师大宣城学校在宣城市科学技术协会大力支持下,创立“励耘科学讲坛”。11月26日,安徽大学副教授陆思良作第1场讲座《走近精彩纷呈的机器人世界》。12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允坤研究员、梁琰副教授的科普讲座,是“励耘科学讲坛”的第2场和第3场。

据悉,北师大宣城学校将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宣城市教育体育局、宣城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关心支持下,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常态化邀请科学家、大学教授来校讲学,给学生创造近距离接触科学家、感受科学家风采、接受科学家教育与影响的机会,引导学生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激励更多青少年立志“今朝勤奋学习,明日科技报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