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体服务 > 基础教育

首届宣城市“十大好家长”事迹简介

发布时间:2018-09-20 08:34 信息来源:基教科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1、张彦,宣城市实验小学李卓扬艺同学的妈妈。原本想让孩子学习舞蹈和唱歌,可孩子却喜欢钢琴和主持,家长尊重了她的选择,并坚持陪她学习。在孩子钢琴学习倦怠的时候,没有指责和命令,而是用名人成长的事例给予引导。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孩子荣获广电台“小主持人”大赛二等奖和最佳才艺奖、“明日之星”一等奖,宣州区“小小讲解员”一等奖、“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芜湖赛区一等奖、安徽赛区二等奖。她积极参与班级布置、文艺节目排练等活动,其中由她创作、指导的课本剧在宣州区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陈美红,宣城市第六中学张鹭鸣同学的妈妈。孩子九岁那年,家庭发生剧变,她每晚陪伴孩子学习,每周带着孩子去爬山、骑行,带领孩子快速走出阴影。虽然经济拮据,但对孩子和需要帮助的人,她从不吝啬,为失学、留守、重病困难户捐款捐物63次,达万元之多。她全力支持班级工作,组织过一次24位家长和孩子参加的厦门大学之旅。有个同学青春叛逆,在家和父母闹得鸡犬不宁,孩子妈妈求助于她,她先后两次以书信方式跟这个孩子谈心,和家长交流,成功化解了双方的抵触情绪。

    3、秦峥华,郎溪县实验小学秦子鸢同学的爸爸。他是一名驻村扶贫选派干部,放假期间,他把女儿接到身边,体验农村生活,完成习作《我陪爸爸去驻村》,刊登在皖南晨刊,获小记者征文市一等奖。从女儿二年级起,便不再检查其作业,让她独立完成。他引导女儿养成预、复习和早睡早起的习惯,学习效率不断提高。他鼓励女儿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和竞选班干部,主动为同学们服务。学校每次召开家长会,他都会积极参加,主动发言,交流家教经验。

    4、蔡玲,广德县广德中学卢文萱同学的妈妈。她注重培养孩子忧患意识,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家庭内实行奖励制度,孩子获奖时,给予一定奖励,零花钱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她不盲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各类培训广告,鼓励孩子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着重培养孩子特长。她经常带孩子参加社区各类体验活动,家庭每大周一次固定登山,寒暑假各一次远足旅行,孩子的阅历丰富,动手能力强。她医术精湛,待人热情,被人们亲切地称呼“蔡美女”。2017年获得市“优秀市民”荣誉称号。

    5、任春安,广德县震龙小学黄梦萍同学的妈妈。她用坚强和乐观支撑起命运多舛的家庭。儿子九个月大的时候连发几天高烧,因为农忙没有及时送往医院治疗,诱发了癫痫。因为这种病随时都会发作,所以无论她去哪里都会带着儿子。虽然家境捉襟见肘,但女儿喜欢舞蹈,她就给女儿报了舞蹈特长班。女儿二年级时,医院诊断患有紫癜,学校打算给予资助,她婉言谢绝,将机会让给了别人。女儿品学兼优,曾获县“美德少年”光荣称号,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少先队员”“孝道之星”“最美孝心少年”。

    6、程惠宁,宁国市霞西学校程涛同学的爷爷。他家共有四代6口人,母亲8旬有余,儿子和儿媳是先天性聋哑人,孙女是遗传性残疾聋哑人。为了让孙女能听到声音,他到处打工挣钱,带着孙女到大医院做了昂贵的人工耳蜗手术。他无论多么劳累,都坚持检查孙女作业。每次遇到难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陪着孙女去虚心求教。60多岁的他长年累月的忙碌着,田里、地里、山里、水里,以自己勤劳的双手,领着全家人创造幸福生活。

    7、黄美琴,泾县城关第二小学胡子珺同学的妈妈。她将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陪伴孩子。作为一名医生,她带孩子走进医院,利用身边的人和事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女儿刚入学时,性格较为内向,胆子小,缺乏自信,她就邀请女儿要好的同学一起郊游,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启发,在游戏中树立自信。现在女儿性格开朗,爱好广泛,成绩优异,多次荣获校“优秀学生”、“优秀班干”、“行为习惯示范生”,县“十佳美德少年”、“优秀少先队员”和市“美德少年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8、郑英杰,绩溪县板桥头学校郑婧轩同学的爸爸。他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正确就会被采纳。他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决不以家长的意志强迫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他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向学校和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他注重言传身教,自己每天晚上都看书学习,孩子连续四年被评为学校“阅读之星”,2017年被评为县“十佳少年”,多次获得书法、绘画、歌咏、小讲解员等比赛县、市级奖项。他的家庭在2017年被评为绩溪县法制好家庭。
   
    9、徐骏,旌德县旌阳一小汪欣源同学的妈妈。女儿品学兼优,每年都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2016年被评为宣城市“十佳美德少年”。她带孩子积极参加公益事业,一起走访重病家庭,共同资助贫困大学生,参加春运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邻居老人清扫门前积雪等。她的家庭2013年被评为“宣城市五好文明家庭”,她自己先后获得了“2014年度宣城市优秀志愿者”、“2015年度优秀党员”、“2016年度优秀党员”、“安徽省第十一届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10、朱国庆,宣城市特殊教育中心朱梦娟同学的父亲。老父亲年纪大了,常年患病且行动不便,他总是把饭菜端到跟前。收废品时讲诚信,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左邻右舍时常送来一些零食,他每次都把这些零食让女儿带到班级与同学一起分享。为了治疗女儿听力,带着她东奔西走,四处求医。女儿人工耳蜗手术后需要康复学习,他毅然辞去了在上海的工作,举家迁回到宣城,陪伴照顾孩子。虽然每天凌晨三点钟起床,一天做事十几个小时,但为了女儿,他无怨无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