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敦耘委员:
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国家观的建议》收悉,我局认真研究后,答复如下:
近年来,宣城市教体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创新方法,取得明显成效。
一、关于“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问题
积极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新格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各中小学政治课、品德课、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坚持每年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连续14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将经典诵读作为学生道德修养的必修课程,融入到语文、道德与法治教学,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推行中小学阅读课程改革,开展全学科阅读,整体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二、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问题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每年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网上祭英烈”“学习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同升国旗,同唱国歌”“寻访红色足迹”“铁军精神进校园”等活动。各中小学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劳动和志愿服务。全市建有316个校内劳动教育基地,420个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每年接待1万余名学生开展为期5天的综合实践活动。二是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3年起全面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义务教育学校每周安排一节书法课,每天下午20分钟书法练习,每年举办比赛,多次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2016年起实施以戏曲、诗词、经典阅读等系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薪火相传·知行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连续举办8届中小学书法教育成果展和4届“非遗进校园”成果展演。三是实施乡村少年宫提质工程。83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双休日和暑假,开设体育、艺术、科技、阅读类课程,丰富农村学生课余生活。宣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圆梦蒲公英”支教团每月赴乡村少年宫开展支教活动,年服务学生1000多人次。四是关爱特殊群体。依托儿童服务站、儿童之家、社区未成年人实践活动站、乡村“复兴少年宫”等阵地,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孤残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与服务工作。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联合开展夏令营、研学活动等。
三、关于“用好本土历史文化资源”问题
一是立足校园主阵地,传播红色文化。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红色文化传承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做到“3+1+N”全科覆盖。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将红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设立“红色书吧”,展播红色微视频,讲述党史故事,播放红色歌曲,举办征文、合唱、书法比赛,观看革命影片等活动。二是依托本地红色资源,组织主题教育活动。突出发挥王稼祥事迹陈列馆等3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17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组织20余万名学生开展“追寻红色足迹”、缅怀烈士、重温入团入队誓词活动。开展“铁军精神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每年清明节前后,各中小学组织学生到当地烈士陵园、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等地进行祭扫、献花和宣誓,礼敬先烈先辈,培养爱国情怀。“铁军精神进校园”已成为我市红色文化传承品牌。三是挖掘红色资源,开展研学旅行。评选认定了8个红色研学实践基地、32个市级以上研学基地,研制红色研学精品路线,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充分利用研学旅行基地,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泾县每年组织3万余名中小学生到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云岭红色文旅小镇等红色基地开展研学。
四、关于“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问题
配合文旅部门在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先后开展“四个一”主题研学活动,制作《铁军精神》专题展览,并送展览进校园。参与全国馆校合作联盟主办“百家馆校革命文物周周讲”活动,面对全国大学生开展线上宣讲。2024年组织开展新四军精神·薪火相传——“大思政课”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目前已面向泾县中学、城关第四小学等6所学校开展本次活动。泾县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与县红培基地以及桃花潭镇周边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签订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协议书,定期组织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活动。宣城市博物馆打造精品陈列展览,举办各类社教活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开展馆校合作,与合工大(宣城校区)、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宣城二小、宣城九小等共建学生活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博物馆研学,举办“宣博课堂”进校园、流动展览进校园等活动。
感谢您对宣城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继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办复类别:A类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联 系 人: 徐亚
联系电话:3033016
2024年8月6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